巴洛特利,这个不可预测的“疯子”

马里奥·巴洛特利近日宣布,将结束自己在欧洲的职业生涯,准备前往美国踢球几年,然后退役。这也被视为这位离经叛道、特立独行、行事疯狂的天才球员一次悄无声息的告别。

1990年出生于意大利巴勒莫,巴洛特利·巴鲁瓦(Mario Balotelli Barwuah)出身于一个加纳移民家庭,是托马斯·巴鲁瓦与罗斯·巴鲁瓦的长子。巴洛特利小时候罹患严重肠道疾病,生命一度岌岌可危,出生后一年内接受了多次手术。在他三岁之前,因家庭贫困,亲生父母将他托付给布雷西亚一户犹太裔意大利家庭——弗朗西斯科与西尔维娅·巴洛特利夫妇抚养。

image.png

人们说,被遗弃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巴洛特利在2008年一次采访中曾说道,我只想说,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永远不会忘记。
童年被亲生父母遗弃的阴影,成为他一生难以挥去的心理创伤。尽管在意大利出生、成长,他直到18岁才获准申请意大利国籍,这让他一直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对待,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性格。

当巴洛特利在意大利电视节目《Beasts》中谈及未来时,他再次成为焦点。我已经对欧洲足坛的一切感到厌倦了。他说。当被问及未来去向时,他微笑回答:美国。我还想再踢两三年,然后就退役。
这是一种悄然离开的方式,如同他一生的写照——无声,却极具个性。

事实上,巴洛特利即将年满35岁,他曾被视为世界足坛最具娱乐性与话题性的球员之一。但他同样也是教练最头疼的球员之一,桀骜不驯、情绪不稳定。
拥有强悍身体素质与极佳进攻嗅觉的他,曾效力过AC米兰、曼城等欧洲顶级俱乐部,一度被认为是金球奖的热门候选人,尽管当时C罗和梅西正处于巅峰。
2013年,他甚至入选了《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榜单,与奥巴马、Jay-Z、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碧昂丝等人齐名。

image.png

然而,巴洛特利始终是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是出色的球员、反对种族歧视的象征;另一方面却又时常自毁前程,制造了无数巴洛特利式的荒唐闹剧。

提到巴洛特利,不能不提2012年欧洲杯半决赛,他独中两元,带领意大利2-0击败德国的经典一战。当时年仅21岁的他,上演了个人生涯最辉煌的表演。
第一粒进球,他高高跃起,以惊人爆发力甩开防守球员,头槌破门;
第二球更是载入史册:他在接到蒙托利沃从后场送出的长传后一路狂奔,在禁区外一脚爆射,皮球直挂死角,连被誉为世界最佳门将的诺伊尔也只能目送入网。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进球后的庆祝方式:巴洛特利脱去球衣,站在原地,全身肌肉绷紧,如雕像般凝视前方,毫无喜悦表情,只显出一股狂野与坚毅。有评论说,那一刻的他,像极了绿巨人浩克
随后,这个姿势被做成各种梗图:浩克版巴洛特利、芭蕾舞者巴洛特利、登月巴洛特利、泰坦尼克上的巴洛特利、建筑工人巴洛特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化现象
同样的,还有他那句经典的“Why always me?”(为什么总是我?),是在201110月他帮助曼城6-1大胜曼联时展示的,傲慢又挑衅。

然而,从超级英雄到荒诞笑话,只有一线之隔。巴洛特利的疯狂事迹数不胜数:
比如在曼城训练场从二楼朝青训球员扔飞镖,只因感到无聊;
又比如在浴室内燃放烟花,导致价值40万英镑的房屋受损;
或者,当警察问他为何随身携带5000英镑现金时,他回答:因为我有钱
他还曾将自己的奥迪R8开进沟里,只因赶着去训练。

除此之外,他曾用跆拳道飞踢方式狠踢基辅迪纳摩球员胸口,或在热刺球员帕克倒地时蓄意踢其头部,甚至与主教练曼奇尼爆发肢体冲突……

巴洛特利,一位天赋异禀的疯子。他的职业生涯也许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但他的故事早已超越足球本身,成为时代的符号。如今,他即将离开欧洲,悄然告别。但那个“Why always me”的背影,或许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avatar

lin 管理员

发布了:182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