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足坛新规引爆争议!外援名额暴涨至11人遭本土球员强烈反对
印尼足协抗议11外援新规!本土球员饭碗遭威胁?
印尼足坛近日因外援新政爆发激烈冲突!职业球员协会(APPI)公开抗议2025/26赛季联赛将外援名额增至11人的决定,直指该政策威胁本土球员生存空间。这场关乎印尼足球未来的博弈,折射出亚洲足坛共同的难题——商业化和本土化如何平衡?
一、争议政策:外援暴涨至11人
7月7日,印尼联赛运营商PT LIB(已更名为I联盟)在年度大会上宣布重磅改革:外援配额从8人增加到11人,但每场比赛最多只能派8名外援上场。同步推出的还有联赛更名计划——顶级联赛Liga 1改为"超级联赛",次级联赛Liga 2则变为"冠军联赛"。
更引发关注的是,联赛首次启用外籍高管——日本J联赛资深管理人大屋健之(Takeyuki Oya)出任竞赛运营总经理,负责解决长期困扰联赛的赛程混乱问题。这一系列改革明显效仿泰超、柬超的成功模式,意图提升联赛国际竞争力。
二、球员协会怒吼:这是职业自杀!
新政公布仅48小时,印尼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APPI)便发起强烈抗议:"11名外援意味着本土球员将彻底沦为替补!"该组织早在2023年就反对次级联赛引进外援,当时警告"每增加一个外援名额,就有成批印尼球员失业"。
APPI主席在声明中痛陈:"当马都拉联队首发五人全是归化球员时,年轻本土球员去哪找机会?"俱乐部为短期成绩大量使用外援,已导致印尼U23国脚在顶级联赛出场时间暴跌30%。
三、新政背后的阳谋:亚战野心
面对抗议声浪,联赛运营方态度坚决。新任日本总经理大屋健之在就职演讲中直言:"雅加达、万隆和巴厘岛的豪门完全具备征战亚冠精英赛的实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联赛必须提升对抗强度——这正是外援扩容的核心逻辑。
值得玩味的是,新政配套推出强制青训条款:每队须带5名U23球员进入名单,且必须保证1人出场≥45分钟。这被视为对冲外援冲击的补救措施,但球员协会认为该力度远远不够。
四、归化争议:人权大棒挥向足协
这并非APPI首次亮剑。2023年,当足协试图限制各队归化球员数量时,APPI就以"侵犯人权"为由痛斥政策制定者:"既承认他们是印尼公民,凭什么剥夺工作权利?"当时效力国家队的归化球星马克·克洛克更是嘲讽:"为国效力时当我是印尼人,回俱乐部就成外人了?"
五、中国球迷怎么看?
这场风波引发中国球迷强烈共鸣:"中超也走过这条弯路""归化球员用不用?怎么用?印尼踩的坑我们全经历过"。更有球探指出关键差异:"印尼敢用日本专家掌舵联赛运营,这点比我们走得快。"
未来展望:生存还是梦想?
一边是本土球员的饭碗,一边是联赛国际化的野心,印尼足协的抉择将影响深远。随着8月新赛季临近,APPI是否组织罢训罢赛成为焦点。而大屋健之能否复制柬超的成功——该联赛在他的日本同行佐藤聪治改革后,排名已反超印尼超级联赛——更是关乎改革成败的核心悬念。
这场外援战争没有简单答案,但所有亚洲联赛都明白:失去本土根基的繁荣,终将是昙花一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