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NBA!杨瀚森无惧身体对抗,国外开拓者球迷晒‘肘击照’!CBA趁机火了一把

在杨瀚森被开拓者队选中后,部分美国开拓者球迷确实担心他适应不了 NBA 的身体对抗一方面,杨瀚森球风偏软,有回避身体接触的情况,扣篮占比仅 14.5%(U19 世界杯仅 4 次扣篮),在 NBA 高强度对抗下,其依赖技巧而少用体型优势的终结方式效率可能会骤降。部分球迷将他比作 “第二个河升镇”,这位韩国中锋曾被开拓者队选中,但因场上表现软弱、缺乏对抗性而最终被裁,这一前车之鉴使得一些球迷担心杨瀚森会重蹈覆辙

另一方面,杨瀚森虽然具备 2 米 18 的身高和 2 米 21 的臂展等不错的静态天赋,但身体看起来有些单薄,在对抗更为激烈的 NBA 赛场上,可能难以与强壮的内线球员抗衡。并且他的横向移动速度较慢,在换防小个子球员时易被针对,面对 NBA 级别的挡拆和外线投射,这一问题可能会被放大,进而影响他在防守端的表现。同时,NBA 常规赛有 82 场,加上季后赛,对球员体能消耗极大,他的力量分配和体能储备也需提升,才能在高强度对抗下保持技术动作不变形。

不过,也有部分开拓者球迷对杨瀚森充满信心。在全美最大的球迷论坛 Reddit 的开拓者球迷区,有球迷晒出杨瀚森在 CBA 赛场上面临对抗的场景,认为他经历过的对抗强度可能比任何一位 NCAA 球员都要大得多,无需担心其适应不了 NBA 新秀赛季的对抗强度。


CBA 内线球员(如周琦、沈梓捷等)在卡位、篮板拼抢中身体接触极为频繁,部分比赛中甚至出现 “抱摔式卡位”“肩撞式对抗”,例如 2024-25 赛季某场比赛中,两队内线在禁区内多次发生身体冲撞,导致多名球员倒地。

本土球员技术特点:部分内线球员受限于投射能力不足,更依赖篮下强攻,防守方只能通过身体对抗限制,形成 “以力量压制技术” 的局面。

外援风格影响:CBA 外援多为身体素质劲爆的欧美球员(如前 NBA 球员哈达威、法尔),他们的对抗强度带动了本土球员的防守硬度,例如法尔在篮下时,防守球员必须用更大力量卡位才能限制其篮板。


防守端的 “贴身紧逼” 传统

  • 表现:CBA 后卫线防守中,“贴防到窒息” 的场景较为常见,尤其在季后赛中,对持球人的紧逼防守常导致身体碰撞频繁,如 2025 年季后赛广东对阵辽宁的比赛中,赵继伟在全场紧逼中多次与对手发生肩部碰撞。

  • 原因

    • 防守理念差异:相比 NBA “放投不放突” 的防守策略,CBA 部分球队更强调 “压迫式防守”,认为贴身对抗能打乱对手节奏,这种理念源于 CBA 早年 “以防守立足” 的传统。

    • 裁判判罚尺度:CBA 裁判对 “手部接触”“轻微抱摔” 的判罚相对宽松,客观上允许了更多身体接触,例如同样的 “手部拉拽” 动作,在 CBA 可能被视为 “正常对抗”,而在 NBA 更易被吹罚犯规。


avatar

fan 管理员

发布了:11篇内容
查阅文章

发布评论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