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观察,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汽车产业面临深刻变革

2025-02-25 0:04:22 体育资讯 facai888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业内却传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实现了盈利,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当前汽车市场的严峻形势,也预示着未来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当前乘用车市场的盈利困境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上透露,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已迈入非稳态竞争期,“内卷”式竞争抬头明显,国内外市场都面临着良性竞争弱化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均价下滑6.5%,其中燃油车均价下滑5.5%,国内共有98款新能源车上市,但仅有10款月销量超过1万辆,在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实现了盈利,预计未来80%以上的中国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乘用车市场的严峻形势,燃油车市场受到新能源车的冲击,均价不断下滑,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新能源车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竞争同样激烈,只有少数品牌能够脱颖而出,实现盈利。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尽管整体市场环境严峻,但中国品牌乘用车在销量上却表现出色,据中汽协会数据,2024年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0.9万辆,环比增长17.1%,同比增长21.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7.7%,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3个百分点,2024年1至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191.9万辆,同比增长2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3.8%,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

销量的增长并未能普遍转化为盈利,在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盈利,说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超出了许多企业的承受能力,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既与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关,也与燃油车市场的萎缩有关。

在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特斯拉等领先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对于大多数新能源车品牌来说,由于技术投入大、市场竞争激烈,盈利仍然是一个难题,在燃油车市场,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油车销量不断下滑,许多传统车企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和困境。

业内观察,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汽车产业面临深刻变革

上市车企的业绩表现

从上市车企的业绩表现来看,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31日,有20家上市车企公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从净利润来看,15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比亚迪净利润252.38亿元排名第一,长城汽车104.28亿元排在第二,上汽集团69.07亿元位列第三,从营业收入来看,比亚迪营收5022.51亿元排名第一,上汽集团4304.82亿元位列第二,北京汽车营收1440.21亿元位列第三。

这些领先车企的业绩表现,不仅得益于其在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也与其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上市车企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投入大、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吉利汽车的转型与突破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代表之一,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20.5%,单季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受益于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成效,第三季度吉利汽车的核心股东应占溢利27.6亿元,同比增长116%,新能源汽车贡献显著,销量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吉利汽车销售53.4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7%。

吉利汽车的转型与突破,主要得益于其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布局和技术创新,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打造了吉利银河、领克、极氪三大产品支柱,并通过技术突破和量产车的赋能,实现了新能源销量的突破,搭载神盾短刀电池、银河11合1智能电驱等配置的吉利银河E5,上市后收获了市场热销正反馈,吉利汽车还联合星纪魅族共同打造了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吉利汽车的海外市场表现同样亮眼,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吉利汽车出口销量为11.7万辆,同比增长71%,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的布局成果正在逐步体现,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具备独特优势,未来将在“三东”市场(中东、东盟、东欧)继续夯实基础,持续加强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加大拉美、非洲及中亚市场布局,并快速拓展越南、土耳其、巴西、乌兹别克斯坦等新兴市场。

小鹏汽车的崛起与挑战

小鹏汽车作为新势力品牌的代表之一,在2024年第三季度也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财报显示,三季度小鹏汽车营收达101亿元,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24.5%;三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46533辆,同比增长16.3%,均超出此前预期,三季度小鹏汽车的自我造血能力大幅提升,其毛利率达到15.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并连续5个季度实现增长。

小鹏汽车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其在产品、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小鹏汽车推出了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等爆款产品,以过硬的产品力和极具诚意的“智价比”引爆市场,小鹏汽车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推出了自研的AI天玑5.4.0、端到端大模型以及AI鹰眼智驾方案等领先技术,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在渠道和服务方面,小鹏汽车不断拓展销售网络和充电站网络,提升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小鹏汽车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市场竞争激烈,新势力品牌和传统车企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小鹏汽车在盈利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毛利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面临深刻的变革,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渗透率将不断提升,燃油车市场将继续萎缩,传统车企需要加快转型步伐。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加强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中国汽车品牌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乘用车品牌来说,实现盈利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品牌才能够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乘用车品牌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的数据,揭示了当前汽车市场的严峻形势和深刻变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品牌才能够脱颖而出,中国汽车品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加强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