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社会经济负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多次呼吁,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长期吸烟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慢阻肺,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钟南山院士的建议,分析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肺功能检查来预防和控制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及药物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肺功能检查,医生可以测定肺容积、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呼出气体分析、气道阻力及支气管反应性等,从而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与X光、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不同,肺功能检查更注重于发现功能上的异常,而功能改变往往早于形态改变,肺功能检查在早期发现肺部异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肺功能检查更是不可或缺,慢阻肺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的慢性疾病,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患者在患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往往肺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慢阻肺,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钟南山院士的呼吁
钟南山院士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长期吸烟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他指出,慢阻肺在我国面临“三高三低”的严峻挑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社会经济负担高;但知晓率低、诊断率低和规范化治疗比例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仅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近9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将慢阻肺病防控关口前移刻不容缓。
钟南山院士强调,很多老百姓都是要等到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才会来看病,还有一些患者以为活动后呼吸困难是年纪大了、自然退化的原因,其实这些都是对慢阻肺病不了解,慢阻肺病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早期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提高老百姓对慢阻肺病的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长期吸烟者: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对肺部产生刺激,导致肺功能下降,长期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显著增加。
2、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或颗粒环境中的人群:长期接触烟雾、生物燃料、粉尘、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有害气体或颗粒,也会对肺部产生刺激,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
3、慢性呼吸道症状者: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是慢阻肺的早期表现,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以及哮喘患者,更容易同时患有慢阻肺。
4、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更容易患上慢阻肺。
5、有家族史的人群:慢阻肺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族中有慢阻肺患者,那么个体患慢阻肺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肺功能检查的具体操作
肺功能检查通常包括一系列测试,以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功能检查项目:
1、肺活量测定:通过测量个体在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来评估肺部的通气功能。
2、流量-容积曲线:通过测量在不同呼吸阶段的气流速度和肺容积的变化,来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和肺部的弹性。
3、弥散功能测定:通过测量肺部对气体的弥散能力,来评估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功能。
4、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吸入某种刺激物(如组胺、乙酰胆碱等),观察气道对刺激物的反应,以评估气道的高反应性。
5、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观察气道对药物的反应,以评估气道是否存在可逆性阻塞。
在进行肺功能检查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检查前2小时避免大量进食和剧烈运动。
- 检查前摘下活动性的假牙。
- 如有贫血或血红蛋白下降,在检查前需验血,提供血常规报告。
-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前至少停止吸氧10分钟。
慢阻肺的预防与控制
除了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外,慢阻肺的预防与控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吸烟者应及时戒烟,减少对肺部的刺激,从而改善肺功能。
2、适当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肺功能,建议结合个人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打太极拳等。
3、避免有害气体刺激:长时间处于有害气体环境中会对肺部产生刺激,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建议避免长时间待在有害气体环境中,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4、加强防寒保暖: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而呼吸道感染也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最常见病因,慢阻肺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在此时期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防范。
5、药物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慢阻肺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旨在保护残余肺功能,更好地带病生活,常用药物有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替卡松等。
6、康复理疗:肺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学会缩唇等呼吸技巧,增加活动耐量,营养支持也是慢阻肺患者康复的重要一环。
慢阻肺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通过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慢阻肺,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钟南山院士的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长期吸烟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这一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呼吸健康,预防慢阻肺,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